廉语清风 | 心上用功 矩上操存
清代《四书反身录》有言:“学问全在心上用功,矩上操存。”意思是:做学问完全在心上去下功夫,在规矩上去练习操守。对为学者而言,学而不用心,就会失之于轻浮;修行不在规矩上砥砺操守,就无所遵循。只有用心做事并严格恪守职业操守孜孜以求的人,才能事业之树常青、学问之花常开。天欲降大任,必先苦其心志。故人生在世,用心做事,方能立得住,行稳致远;倘若心浮气躁,必然一事无成。俗话说:“心在事上磨,事在心上练。”意在告诉人们,无论干什么事,都要以用心为第一要则。心上用功,贵在专注。滴水穿石、佝偻承蜩、庖丁解牛、轮扁斫轮等典故无不强调用心专一的重要性。用心不专,这山望着那山高,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必将一事无成,梧鼠学技的故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心上用功很重要,但是仅“用心”还不够,还要在“矩”上操存,这个“矩”就是规矩、操守、准则。对于党员干部来说,想要成就一番事业,就要秉承“择一事终一生”的精神追求,用心谋事、规矩干事,一步一个脚印拾阶而上,不断攀越事业高峰。事实上,很多党员干部的成功,就在于既把心用到了谋事干事上,又始终把纪律规矩挺在前面,心无旁骛干事业而不逾矩。全国劳动模范张秉贵是原北京百货大楼的一名售货员,他苦练售货技能和心算,练就了“一抓准”和“一口清”绝活,无论顾客要多要少,起手能一把抓准斤两不差分毫,转身称包同时随口报价精确到角分,成为商业战线的一面红旗,从业30年没跟顾客红过一次脸、吵过一次嘴、没怠慢过任何一个人;演员田华立下“一辈子对党忠诚,永远听党话跟党走”誓言,一生既演好“党的女儿”角色,又永葆“党的女儿”本色,始终对表演事业心怀谦卑敬畏,96岁获“人民艺术家”国家荣誉称号……这些共产党人无不穷其一生用心用情兢兢业业做事,充分体现了崇高的职业操守和为民情怀。现实中,广大党员干部明白使命所在、职责所系,从而坚持不懈地用心谋事、踏实做事、规矩干事,在为民服务的同时,也收获了灿烂的人生。然而,仍有个别人走着走着就忘记了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思想放松、精神懈怠,对本职工作不上心、不尽心;也有的纪法意识淡薄,钻空子乱作为,甚至触犯党纪国法受到严惩。探究起来,原因是多方面的,没有做到心上用功、矩上操存便是其中一点。古人云:“心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心心在一职,其职必举。”事业常成于用心,毁于逾矩。奋进新征程,广大党员干部只有坚守共产党人的远大理想,忠诚于事业、钟情于职业,兼顾“用心”与“操矩”聚力用劲,方能创造出不负人民、无愧于党的光辉业绩。(刘奇山)
2025.09
26
广安观潮丨从严监督执纪是党的自我革命的利器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从严监督执纪是党的自我革命的利器,对违纪违法问题必须坚决处理。推进党的自我革命,从严监督执纪,是惩治腐败、整饬作风的关键手段,是党继续进行伟大斗争,确保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的重要支撑。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从严监督执纪,对于推进新形势下全面从严治党、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具有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加强对干部的监督,是对干部的爱护。放弃了这方面责任,就是对党和人民、对干部的极大不负责任。要把从严管理干部贯彻落实到干部队伍建设全过程,坚持从严教育、从严管理、从严监督,让每一个干部都深刻懂得,当干部就必须付出更多辛劳、接受更严格的约束。要建立有利于干部敢抓敢管、有利于党委担负主体责任的制度,各级党委要加强干部日常管理,及时了解所管干部的思想、工作、生活状况,抓早抓小,敦促领导干部按本色做人、按角色办事。面对新征程上管党治党新形势新任务,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必须把从严监督执纪贯彻始终、一抓到底。从严监督执纪是解决党内突出问题的迫切需要。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如果管党不力、治党不严,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党内突出问题得不到解决,那我们党迟早会失去执政资格,不可避免被历史淘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勇气和定力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把严的要求、严的措施具体深入地落实到党的建设各领域各方面全过程,通过严格监督、严肃执纪、精准问责,推动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得到根本扭转。实践充分证明,全面从严治党关键在严。必须以从严监督执纪及时消除损害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各种隐患,不断提高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确保党始终把握历史主动、走在时代前列。从严监督执纪必须依靠严明的纪律规矩。纪律是管党治党的“戒尺”,也是党员干部约束自身行为的标准和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要管党、从严治党,靠什么管,凭什么治?就要靠严明纪律。”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党内法规制度建设,针对党的建设面临的新问题与新挑战,构建起一套完备且严谨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为管党治党筑牢了坚实的制度基础。先后三次修订《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充实违纪情形,细化处分规定,使党的纪律规定体现时代特点、针对突出问题、满足实践要求。紧紧围绕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着力提高纪律建设的政治性;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对搞形式主义加重基层负担、侵害人民群众利益等问题作出相应处分规定,着力提高纪律建设的时代性;总结实践经验,针对管党治党的突出问题和监督执纪中发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一步扎紧制度篱笆,着力提高纪律建设的针对性。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从严监督执纪必须始终利器在手。利器在手,事半功倍;无器妄行,往往徒劳无功。利器之威,体现在以坚如磐石之心严明党的纪律特别是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使广大党员干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忠诚干净担当,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体现在以激浊扬清之力整饬作风,持续纠“四风”树新风,凝聚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蓬勃力量;体现在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惩贪治腐,不断清除损害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巩固党长期执政的政治根基;体现在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把党内监督和人民监督结合起来,推动各类监督贯通协调,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新时代新征程,党面临的形势任务之艰巨、风险挑战之严峻前所未有,从严监督执纪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必须把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长期坚持下去,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做到监督常在、纪律常严,确保党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本色,推动党员干部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在遵规守纪、清正廉洁的前提下矢志干事创业。
2025.09
19
廉语清风 | 以俭立名 以侈自败
《左传》有云: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意思是说,节俭,是善行中的大德,奢侈,是邪恶中的大恶。《论语》中,子曰:“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孔子说,一个人如果奢侈就容易骄傲,如果太节俭了就容易变得狭隘。与其骄傲,宁取狭隘。北宋史学家司马光有言:以俭立名,以侈自败,“有德者皆由俭来也”。因为节俭而树立名声,因为奢侈而自招失败,有品德的人都是由节俭而来的。勤劳、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勤俭持家”至今仍然是家庭管理的重要原则。在我国古代历朝家庭教育中,无不都是倡俭戒奢。这不仅是子女成才的需要,也是国家政权稳定的要求。“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俭与奢决定着国家的成败。老子在《道德经》中,将“俭”列为自己拥有的“三宝”之一。把节俭作为为人处世之宝,把奢侈作为做事应当杜绝的弊病,所谓“圣人去甚、去奢、去泰”。老子的这一思想影响深远,在今天仍极具启发和借鉴意义。司马光在《训俭示康》中揭示了俭奢与欲望的关系:为什么有德的人都从勤俭来,因为节俭使人的欲望减少。人欲望少,就难以被身外之物所役使和支配,就能正道而行。奢侈之所以是罪恶中的大恶,是因为追求奢侈的人欲望多,从而极易贪图富贵、走上邪道、招致祸患,更有甚者弄得丧身败家。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我们党用“延安作风”打败了“西安作风”,靠的就是筚路蓝缕、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不骄不躁的赤诚之心。毛泽东同志讲过一个著名的“酸菜里面出政治”的故事。1956年11月,在党的八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讲道:1949年,有一位将军主张部队要增加薪水,他举的例子是资本家吃饭5个碗,解放军吃饭是盐水加一点酸菜。毛泽东同志说,这恰恰是好事。这个酸菜里面就出政治,就出模范。讲这个故事,是要说明一个道理,“根本的是我们要提倡艰苦奋斗,艰苦奋斗是我们的政治本色”。“黄卷青灯,茹苦食淡,冬一絮衣,夏一布衫”。这是李大钊俭朴生活的真实写照。如何在旧世界污浊的环境中保持自身的洁白,不为环境所累,他告诫我们“今欲有以救之,舍提倡简易之生活,别无善途。”今天,不论我们国家发展到什么水平,不论人民生活改善到什么地步,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新征程上,我们要把艰苦奋斗精神传承下去,永远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起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余彩龙)
2025.08
28
廉语清风丨修己以清心为要
“修己以清心为要”见于清代学者金缨编纂的《格言联璧》,其意为提高自身修养的关键在于保持内心的清澈澄明,摒弃过度的欲望、浮躁的杂念。正所谓,清心则身正,身正则行端。无论为人处世,还是治国理政,修己清心都至关重要。天下之难持者莫如心,天下之易染者莫如欲。身之主宰便是心。心者,万事之原也。人的内心想法,是一切处世行为的源头。内心所想,思想所念;思想所念,行为所及。此中所谓的“心”,即初心本源。对于初心而言,其并非天生就能自然保鲜、永葆纯净,稍不注意,便可能被俗世尘埃所遮蔽,被欲望的潮汐冲刷褪色;久不滋养,则必如久旱之田,干涸枯萎,丧失蓬勃的生命力与纯粹的光芒。因此,“清心”二字,绝非一蹴而就的终点,而是需要毕生勤勉擦拭、精心守护的漫长旅程。清心必先正心,正心才能修身。正心作为修己清心的第一步,关键是要心地纯正,在内心立起一把衡量行为、评判是非的标尺。《朱子语类》有云:“人之一心,得其正,则事事皆得其正。心或不正,则无一事得由于正。”《傅子·正心篇》指出:“立德之本,莫尚乎正心。”纵观近年来查处的违纪违法案例,不难发现一个人底线的突破、行为的失守,可谓“存乎一心”。无论以权谋私失去公心,还是暗箱操作失去敬畏心,抑或是敷衍塞责失去责任心……内心的标尺歪了、偏了、坏了,便无法在诱惑面前站得稳、在考验面前守得住。清心修身之本,不在别处,正在于一颗“正心”——修炼内心、锻造品格,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方能实现心正则欲不贪、心正则行不偏、心正则身不危。心之澄澈,又尤重寡欲。欲望如风,过强则搅动心湖,卷起层层浊浪。白居易诗云:“自我心存道,外物少能逼。”讲的是挣脱物役枷锁,在纷繁世界中求得心境的澄明与安宁。清心绝非枯寂和无欲无求,而是指对欲望的明智节制与从容驾驭,使心灵不为外物所奴役,不为私利所蒙蔽,在淡泊中守护本真,在简约中蓄养浩然之气。不管物质诱惑多么炽烈,只要内心坚守自律不溃败,便能以内无妄思保证外无妄动。心力充沛、心有所定,淡泊名利、慎独慎初,就能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在糖衣炮弹面前永葆本色,在纷繁诱惑中坚守初心。时代变迁,风雨兼程,初心不改。时至今日,能否抵御不良思想的侵袭和物质利益的诱惑,仍然考验着每一名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思想觉悟、道德水平。清心之境并非遥不可及,一代代共产党人以亲身实践,为我们树立了坚守本真的典范。焦裕禄以“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纯粹之心,艰苦奋斗、死而后已;吴玉章一辈子坚守“反省座右铭”,常警常省坚守底线。他们坚持自警自省、修身净心,主动检视言行举止、永葆清正廉洁的先进事迹,值得党员干部认真学习、躬身践行。心不清则无以见道,志不确则无以立功。严以修身永无止境,党性锻炼、心性磨炼是终身功课,必须久久为功、持之以恒。广大党员干部须把修己清心作为必修课,时刻对标党章党规要求、对标群众期盼,在纷扰中守得住宁静,在诱惑前立得住本真,真正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齐清)
2025.08
28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
7月1日出版的第13期《求是》杂志将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这是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10月至2025年4月期间有关重要论述的节录。文章强调,力量生于团结,幸福源自奋斗。能团结奋斗的民族才有前途,能团结奋斗的政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团结精神、伟大奋斗精神的人民。党和人民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团结奋斗的结果,团结奋斗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显著的精神标识。文章指出,围绕明确奋斗目标形成的团结才是最牢固的团结,依靠紧密团结进行的奋斗才是最有力的奋斗。新征程上我们就要靠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凝心聚力、团结奋斗。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的共同事业,也是一项充满风险挑战、需要付出艰辛努力的宏伟事业,必须坚持全体人民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紧紧依靠全体人民和衷共济、共襄大业。必须加强中华儿女大团结,不断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最大限度凝聚起共同奋斗的力量。文章指出,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民族复兴的使命要靠奋斗来实现,人生理想的风帆要靠奋斗来扬起。奋斗是艰辛的、长期的、曲折的,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改革发展正处在攻坚克难的重要阶段,在前进道路上,我们面临的重大斗争不会少。面对围堵、遏制、打压,我们应理直气壮地进行斗争。必须发扬斗争精神,把握斗争方向,掌握斗争规律,增强斗争本领,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不断夺取新时代伟大斗争的新胜利。文章指出,团结奋斗是党领导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我们靠团结奋斗创造了辉煌历史,还要靠团结奋斗开辟美好未来。只要在党的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我们就一定能够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挑战,把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不断推向前进。
2025.07
04
以优良党风凝心聚力奋进新征程
2025年7月1日,我们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矢志于千秋伟业的我们党正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昂首阔步,奋勇向前。6月30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自我革命是我们党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从抓作风入手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是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一条重要经验。以正在开展的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为契机,不断加强作风建设,以优良党风凝心聚力、干事创业,不断赢得群众信任和拥护,定能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坚强作风保障。回顾党的奋斗历程,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成就,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并坚持了一整套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从“苏区干部好作风”到“延安作风”打败“西安作风”,从提出“两个务必”到提出“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党的优良作风伴随党的事业发展全过程,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为党顺利完成不同历史时期的中心任务提供了强大动力。历史深刻昭示我们,抓好作风建设是解码“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重要密钥,是推动党和国家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坚实保证。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制定和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开局破题,以徙木立信之举实现时代风气之变,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提供了有力作风保障。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不仅荡涤了不正之风,也有力推动广大党员干部把更多的心思和精力投入到工作中,进一步增强了工作责任心、校正了政绩观偏差、激发了干事创业热情。反贫困、建小康,斗洪峰、战疫情,化危机、应变局……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广大党员干部奋勇争先、挺膺担当,以好作风好形象推动形成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生动局面。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到什么阶段,党的作风建设就要推进到什么阶段。今日之中国,正行进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关键一程。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确定了300多项重大改革举措,绘就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当前,“十四五”收官在即,“十五五”谋篇蓄势,形势逼人、任务催人。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风险越大、挑战越多、任务越重,越要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以好的作风振奋精神、激发斗志、树立形象、赢得民心。以优良党风凝心聚力奋进新征程,方能和衷共济、众志成城。作风问题的核心是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党的作风正,人民的心气顺,党和人民就能同甘共苦,我们的事业就会蓬勃发展。前进道路上,必须不断把党的作风建设引向深入,以优良作风把广大人民群众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与人民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以好作风好形象赢得群众信任拥护,感召和带领人民群众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团结奋斗。以优良党风凝心聚力奋进新征程,方能攻坚克难、善作善成。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前进道路上还有许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还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面对波谲云诡的国际环境和艰难繁重的改革任务,以优良作风有效抵御风险挑战、广泛汇聚精神力量至关重要。不断把作风建设引向深入,持续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敢于啃硬骨头、勇于涉险滩,以作风建设新成效汇聚推动改革发展的正能量,是实现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使命任务的必然要求。发展系于作风,兴衰系于作风。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拿出“要登绝顶莫辞劳”的劲头,始终把中央八项规定作为长期有效的铁规矩、硬杠杠,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以优良作风凝心聚力、干事创业,我们这个拥有1亿多名党员、525万个基层党组织的世界最大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必将团结带领人民把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现实。
2025.07
01
1 2 3 4 5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