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出行”融入石家庄市民日常生活
  25年前,张俊东买了人生中的第一辆自行车,15年前,他成为省会一家骑行俱乐部的会员,在开展强身健体活动之余,宣传绿色低碳出行方式。  多年来,坚持骑行让张俊东的皮肤变得黝黑,双手也磨出老茧。“骑自行车代替开车,不仅锻炼身体、释放压力,还能看到平时开车看不到的风景,与一帮志同道合的朋友骑行出游更是别有一番滋味,而且每年可以减少不少油费,绿色又低碳。”说起骑自行车的好处,张俊东打开了话匣子,他告诉记者,在他的带领下,身边越来越多人开始选择放下汽车方向盘。  “坚决落实碳达峰碳中和任务”被写入今年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其中提出,要“强化生态文明宣传引导,大力倡导绿色生活、绿色消费,让绿色低碳生活成为新时尚”。实际上,随着生态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越来越多市民选择绿色出行、低碳生活这一方式,走在大街小巷,随处可见乘公交车、骑共享单车及健步出行的市民,绿色低碳的出行方式正在融入省会市民的日常生活。公共交通作首选 畅通绿色出行  乘坐公交、地铁出行是节能减排、美化城市环境、缓解交通拥堵的有效手段。石家庄在公共交通方面提供的绿色出行体验,也让其成为越来越多市民的首选。  9月23日,在谈固公交枢纽站记者看到,市民在等候公交车时,都自觉在站台上候车,待公交车到站停稳后,大家依次排队、有序上下车,做到主动刷卡、投币。  “不用为停车发愁,又节能环保!”家住瑞城小区的居民刘珍说:“家门口的公交线路越来越多,公交出行越来越便捷智能。我每天乘公交车接送孩子上学、放学,非常方便。”  家住藁城区的张华君老人几乎每周末都要到市中心逛逛,他首选的交通工具也是公交车。张华君老人的儿子提议自己开私家车接送,但被他拒绝了:“如今,公交线路都覆盖到家门口了,市民乘公交车出行非常方便,低碳又环保。而且,老年人坐公交车都是免费的,何乐而不为呢?”  2017年6月26日,地铁通车试运营,石家庄进入“地铁时代”,很多市民也随之改变了出行方式。  “我每天都乘地铁上下班,大大节约了出行时间,早晨还可以稍微睡个懒觉。”市民林毓生告诉记者,他家住火炬广场附近,而工作单位却在时光街附近,以前开车去上班,不堵车都需要一个多小时,遇到堵车,时间就更说不准了,现在,每天乘坐地铁,通勤时间缩短到半个多小时。“地铁既准时又便捷,是我主要的出行方式,而且不开车减少资源消耗,也算为城市环保出了一份力。”  如今,更多像林毓生这样居住在地铁沿线的市民已成为地铁一族。地铁带来的不仅仅是出行的方便,还有生活质量的改变,他们纷纷争当倡导绿色出行、节约资源的践行者和传播者。共享单车受青睐 让“最后一公里”出行更低碳  “骑上我心爱的小单车,它永远不会堵车……”上下班高峰期,城市里一辆辆共享单车穿梭不息,一些年轻人骑车时还哼唱着类似的轻快旋律。找车、扫码、开锁,这成了许多市民每个工作日的“固定动作”。2016年以来,凭借“互联网+出行”,绿色环保、便利快捷、扫码即走的共享单车成了不少市民的代步工具,备受上班族的青睐。  “从我家到最近的地铁站大概不到2公里,坐公交虽然只有一站地,但高峰期车多人多,等待时间比较长,而共享单车就可以让这段距离花费的时间变得可控。”市民韩女士表示,共享单车不仅解决了她“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而且可以随时根据情况改变出行方式,出行变得更加自在,她也成了共享单车的“忠实用户”。  记者在体育场地铁站出入口附近,随机询问了5位正在扫描支付宝使用助力车的市民,其中有3位经常选择“共享单车+地铁”的出行方式,这种“共享单车+公交/地铁”的模式既方便又实惠,越来越受市民欢迎。  2020年,石家庄被评为全国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随着市民公共交通出行意愿的不断增强,共享单车在公共交通出行接驳效果显著。“哈啰助力车停车点石家庄地铁、公交站点覆盖占比73%,其中地铁站点覆盖率占89.7%,公交站点覆盖率71%,基本上市区覆盖了主要站点、公交站点。”哈啰出行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骑共享单车路过裕彤体育广场的市民王馨漪表示,自己用行动支持绿色出行的同时,还有其他的收获,“骑单车不会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还能锻炼身体,真是一举两得啊。”  记者注意到,作为交通运输新业态,共享出行行业节能减排作用突出,是绿色低碳理念的践行者。据哈啰8月份发布年度可持续发展报告数据显示,从全国层面来看,以哈啰两轮出行为例,截至2020年年末,哈啰共享两轮出行所服务的全国用户累计骑行240亿公里,共计减少碳排放约66.7万吨;其中哈啰两轮出行自2018年入驻石家庄以来累计减碳2346吨。同一路线找个“拼车人” 顺路拼车减小交通压力  拼车作为一种新的出行方式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  说起拼车的好处,城区一些“拼客”如数家珍:从公共利益上讲,缓解交通拥堵,减少汽车尾气排放,为城市环保作贡献;从自身利益看,拼车出行最直接的是节省上下班途中的时间和花费。  家住石家庄奥北公元小区的张振同就经常为如何上班烦恼:“我每天要从鼎尖市场去海悦天地附近,开车成本高,坐公交需要倒多趟车,打车也需要30多元,不是长久之计,下雨天出行则更难了。”  前几天,在某次等公交车时,张振同找到了住同一个小区的业主,上班也在海悦天地附近,于是二人一拍即合,决定一起拼车上班。  “开车上下班,私家车上往往只坐了一个人,跟邻居商量后我们决定拼车上班,两人轮流开自家车载对方上班。”张振同说,以前没拼车时,一个月基本上要加三四次油,油费大概800多元。自从和同事拼车后,油费差不多减半,省了不少油费,不仅环保还缓解了交通堵塞。  同一小区的居民上班方向一致,顺路拼个车,方便出行,也降低了车主养车成本。  现在,张振同每天早晨8时准时在约定的小区门口等待他的拼车伙伴,两个人天天见面,也由陌生人变成了好朋友。“原来从家到单位得照着一小时走,现在上班单程半个来小时就到了,还免去了风吹日晒雨淋之苦,我们都觉得很方便也很值,既省了油钱,还交了朋友。”  张振同的拼车伙伴林先生也告诉记者,自从拼车出行后,每天早晨可以多睡一会儿,精神也好一些。步行、购买新能源汽车 出行体系绿色又多元  选择步行、坚持绿色出行,让不少市民深切感受到了其中的乐趣和益处。  喜欢步行上下班的市民任先生对此深有体会。“前几年体检,我不仅肥胖还有‘三高’,后来下定决心开始走路上下班。一段时间下来,油钱省了不少,身上的斤两也减了不少。”任先生说,现在城市环境越来越好,上下班走在树荫下,一路都是美景,感觉十分惬意,“低碳出行对于我们市民来说很有必要,城市道路开车上下班也比较拥堵,绿色出行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减少碳排放。”  行走在街头,还经常能看到有不少车辆挂有绿色车牌,这些挂“绿牌”的车辆都是新能源汽车。近年来,以电力作为动力的新能源汽车,因其排污少,行驶稳定等特点,吸引了一波“低碳人士”购买驾驶。  “因为日常用车较多、距离较远,还得选用汽车出行,而电动汽车能最大限度降低排放,噪声小,也算为这个城市的环保出了一份力。”市民周泽告诉记者。  最近,市民张畅也刚刚购买了一辆新能源汽车,他说:“国庆期间出去游玩儿全靠它了,既低碳环保,又方便出行。关键是价格便宜,充电费用低,用这个车跑高速完全没问题,现在高速服务区都配有充电桩。记者在省会某4S店看到,有几位顾客正在测试新车,准备购买新能源汽车。一位顾客告诉记者,他之前的燃油车耗油太严重,新能源汽车的用电费用相对来说比较划算,低碳环保,于是他打算把燃油车卖掉换一辆新能源汽车。  正在为这位顾客介绍车辆性能的工作人员表示,现在新能源汽车的配置和性能一点都不亚于传统燃油汽车,性价比也比较高。  “近段时间,被新能源汽车的环保、低能耗、省钱等特性吸引,许多市民都前来我们这里了解新能源汽车。”该工作人员介绍说。  近年来,我市陆续出台一系列新能源汽车消费惠民措施、组织各类汽车展销活动,为新能源汽车消费提质扩容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同时,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增长,我市相关部门也持续推进公共充电桩的建设工作,不断满足市民绿色出行需求。  绿色出行,从我做起!相关链接  打造以绿色出行为纽带的城市交通网  从传统的燃油公交车到如今随处可见的新能源公交车,从单一的公共交通出行方式到如今的常规公交、共享单车及轨道交通,近年来,石家庄市民的出行愈发便利化、绿色化、个性化。下了公交,出了地铁口,打开微信扫码,骑一段共享单车或共享电动自行车成为当下市民出行的常态。  在公共交通资源配置方面,石家庄市公交总公司全面落实绿色出行公交优先战略,以提高公交服务水平为抓手,建立场站、线网等系统,以打造大中运量公交与常规公交相辅相成一体衔接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为目标,将公交发展与城市自身特点紧密结合,提升城市公交整体实力,推动公共交通向都市圈发展,公交发展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目前,石家庄市公交总公司运营线路245条,其中市区内98条,三区一县147条,与地铁接驳线路148条,化工园区线路12条;首车最早线路:2路、6路,发车时间4时50分;末车最晚线路:20路,发车时间23时59分。市区内多数站台采用岛式站台,并提供座椅供乘客等车休息,公交站牌采用新型太阳能光伏板供电,且电子公交站牌人性化的设有手机充电插口。  同时,结合互联网技术应用,大力推广移动支付扫码乘车,相继推出支付宝、微信、银联闪付等扫码乘车支付方式,通过掌上公交、微信公众号、电子站牌、百度地图等渠道为群众提供线路班次、站点变更、到站点时间等出行信息服务;与轨道公司统一支付标准,进行交通卡系统升级,实现了公交、地铁换乘优惠,让市民的出行更加高效、智能、便捷。  为鼓励绿色出行,近年来,石家庄市公交总公司大力发展纯电动新能源公交车车辆,淘汰老旧和污染严重的公交车辆,促进公交行业节能减排,初步建立了绿色公交运营体系。  完善的轨道网有利于市民安全、便捷、省时、环保出行,缓解主城区交通压力,提高城市道路通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轨道交通成为绿色交通的“主力军”,如今石家庄市已开通地铁1号线、2号线、3号线,运营总里程76.5公里,基本覆盖主城区和核心商圈。乘客可刷码进站乘车,燕赵一卡通推出既可乘坐公交又可乘坐地铁的一卡通,乘客无须换卡,实现一卡乘坐公交和地铁,出行变得更加便捷。 
2021.09
27
地铁最美“中国红”激发市民爱国情
  一面面鲜艳的五星红旗燃情亮相10座地铁车站,户外大屏循环展播“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2周年”电子海报,“国旗社区”迎双节、庆国庆活动丰富多彩……随着国庆临近,省会处处透露着喜庆祥和的气息,由市委宣传部主办的“五星红旗飘起来”活动渐入高潮。市民纷纷打卡国旗地铁车站  “哇,好美!快来石家庄国旗地铁站打卡!”9月20日,95后李晓雨和朋友刚走进地铁博物院站,瞬间就被站厅内悬挂的一面面鲜艳的五星红旗所吸引,这一抹抹夺目的“中国红”与站厅内高耸的米黄色立柱、吊顶上古色古香的图案相得益彰,顿时令这座充满历史人文气息的地铁车站“活”了起来。李晓雨赶忙掏出手机,寻找最完美角度与国旗亲密合影,并在朋友圈留言:“打卡石家庄地铁:五星红旗飘起来,我爱你,中国!”   一时间,地铁车站浓厚喜庆的节日氛围,迅速成为石家庄新晋网红打卡地。  为了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2周年,石家庄地铁选取新百广场、北国商城等10座客流密集的地铁车站悬挂国旗,第5次参与“五星红旗飘起来”活动。石家庄地铁工作人员介绍说,从9月15日开始,他们陆续打造国旗地铁车站,覆盖1号线和平医院站、烈士陵园站、北国商城站、博物院站、火炬广场站、谈固站,2号线柳辛庄站、裕华路站、欧韵公园站,3号线新百广场站等,目前悬挂国旗417面,进一步激发了市民朋友特别是广大乘客的爱国热情,营造出浓厚的国庆气氛。  “作为一名中国人,国庆期间升挂国旗是对伟大祖国生日最真挚的告白。”走进一座座地铁站,看到满目“中国红”,45岁的市民张琳内心激情澎湃,言语中透露着喜悦。“我们即将迎来伟大祖国72岁生日,我坚信只要坚定跟党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踏实工作,祖国的未来一定更美好!”
2021.09
21
建党百年·地铁改变生活”摄影大赛获奖作品展播——优秀奖
优秀奖张中一《无题》 冯建君《地铁系万家》 冯宇《光芒》冯宇《火红的隧道》冯宇《整装待发1》冯宇《整装待发2》 郭广生《巨龙腾飞》郭广生《绿色家园》郭广生《历史的印记》郭广生《源泉和命脉》 侯克《石家庄地铁》组照1侯克《石家庄地铁》组照2侯克《石家庄地铁》组照3侯克《石家庄地铁》组照4 李战彬《古韵今声》 刘俊君《正当排头兵》 秦庆国《购票》 沈建林《手机时代》 孙品一《东乡西庄》 孙亚华《科技感爆棚》 王惠岭《时代变迁》 王信磊《车站内》 杨旭《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1杨旭《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2 杨旭《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3 张瑞敏《地铁开往正定城》 张鑫《站与城》 赵青山《石家庄开启地铁时代》1 赵青山《石家庄开启地铁时代》2赵青山《石家庄开启地铁时代》3赵青山《石家庄开启地铁时代》4 赵晓刚《出行更方便》 周亚岚《和今天合个影》 庄赵辉《过客》
2021.09
15
“建党百年·地铁改变生活”摄影大赛获奖作品展播
    石家庄市轨道集团、石家庄广播电视台新媒体中心、石家庄广播电视摄影协会联合举办“建党百年·地铁改变生活”摄影大赛获奖作品展播。  一等奖:  作品名称:《城市中央》  拍摄:张志红  拍摄时间:该作品2021年5月18日拍摄于地铁1号线北国商城站。图书馆出口处成了一处景观,航拍露天的站点,独具特色。  作品名称:《华灯初上》  拍摄:张志红  拍摄时间:该作品2021年4月20日拍摄于地铁1号线北国商城站图书馆出口处+出站口与北国商城相呼应,格外绚烂多彩。  作品名称:《快捷舒适》  拍摄:张志红  拍摄时间:该作品2021年5月7日拍摄于地铁1号线车上+地铁飞奔,窗外的景色一闪而过,车内平稳舒适。  作品名称:《四通八达》  拍摄:张志红  拍摄时间:该作品2021年6月29日拍摄于地铁1号线新百广场站+就像地面上的环岛,使市民在地铁站里不会迷失方向。  作品名称:《问天》  拍摄:张志红  拍摄时间:该作品2021年4月20日拍摄于地铁1号线北国商城站图书馆出口处独特的站点设计。  作品名称:《疫情防控》  拍摄:张志红  拍摄时间:该作品2021年5月22日拍摄于地铁1号线新百广场站。新冠肺炎的袭扰,地铁采取了严格的防控措施。  二等奖:  作品名称:《我们工人有力量-石家庄地铁建设(组照)》  拍摄:武志伟  拍摄时间:该作品2014年12月27日拍摄于石家庄地铁中华大街站。如火如荼的石家庄地铁建设场景,千千万万个工人的大舞台,在地下散发着他们的光和热。  作品名称:《我们工人有力量-石家庄地铁建设(组照)》  拍摄:武志伟  拍摄时间:该作品2015年6月27日拍摄于石家庄地铁和平医院站。如火如荼的石家庄地铁建设场景,千千万万个工人的大舞台,在地下散发着他们的光和热。  作品名称:《我们工人有力量-石家庄地铁建设(组照)》  拍摄:武志伟  拍摄时间:该作品2015年12月12日拍摄于石家庄地铁小灰楼站。如火如荼的石家庄地铁建设场景,千千万万个工人的大舞台,在地下散发着他们的光和热。  作品名称:《我们工人有力量-石家庄地铁建设(组照)》  拍摄:武志伟  拍摄时间:该作品2015年11月7日拍摄于石家庄地铁洨河站。如火如荼的石家庄地铁建设场景,千千万万个工人的大舞台,在地下散发着他们的光和热。  作品名称:《开启地铁时代》  拍摄:萧振合  拍摄时间:该作品2017年6月拍摄于石家庄地铁1号线 。石家庄进入地铁时代,广大市民兴高彩烈参加试乘活动。     拍摄:张字洲  三等奖:  作品名称:《迎着朝阳》  拍摄:陈丽萍  拍摄时间:该作品2017年3月拍摄于石家庄地铁上庄站附近。  作品名称:《别有洞天》  拍摄:郭烈辉  拍摄时间:该作品2020年5月22日拍摄于地铁1号线万象城出口处。特殊的建筑结构,表现了设计者独特的匠心,成为城市的一道景观。  作品名称:《地下枢纽》  拍摄:郭烈辉  拍摄时间:该作品2021年6月29日拍摄于地铁1号线新百广场站。这里是地铁1、3号线的换乘处,也是连接新百和万象城的地下通道,人流涌动,川流不息。  作品名称:《繁华商圈》  拍摄:郭烈辉  拍摄时间:该作品2021年5月1日拍摄于地铁1号线北国商城站。繁华的北国商圈,人流密集,地铁成了市民到商圈消费的主要交通工具。夕阳映照下的地体站,分外美丽。  作品名称:《共享空间》  拍摄:郭烈辉  拍摄时间:该作品2020年5月22日拍摄于地铁1号线万象城出口处。特殊的建筑结构,表现了设计者独特的匠心,成为市民进入地铁和商场的中转站,极大的方便了市民的生活。  作品名称:《四通八达》  拍摄:郭烈辉  拍摄时间:该作品2021年6月29日拍摄于地铁1号线新百广场站。这里是地铁1、3号线的换乘处,也是连接新百和万象城的地下通道,是地铁最大的站点,如一个大的转盘。  作品名称:《天圆地方》  拍摄:郭烈辉  拍摄时间:该作品2021年4月20日拍摄于地铁1号线北国商城站图书馆出口。独具一格的露天站,魅力十足。  作品名称:《三号地铁线》  拍摄:梁雅清  作品名称:《沟通与交流》  拍摄: 刘斧修  拍摄时间:该作品2017年6月13日拍摄于石家庄火车站。地铁工作人员与参加地铁三期试乘的市民热情的交流,在摄影师的镜头中形成一道轻松快乐和谐的风景线。   作品名称:《爱与梦-钢轨上的钢琴协奏曲》  拍摄:王佳 
2021.09
13
“建党百年·地铁改变生活”摄影大赛落幕
  为庆祝党的百年华诞,传承党的红色基因,展现石家庄地铁给城市、市民生活带来的变化,凝聚加快发展的磅礴力量,石家庄市轨道集团、石家庄广播电视台新媒体中心、石家庄广播电视摄影协会联合举办“建党百年·地铁改变生活”摄影大赛于9月10日落下帷幕。  影赛立足城市与轨道交通,立足经济人文生活品质变化,关注地铁建设、地铁站点、地铁列车、地铁与人、地铁与生活等主题。历经采风预热、征集展示、作品评选、获奖展示四个阶段,共收到参赛邮件63人/次,参赛照片近400余张/组,照片展示199张/组、1024张/次。    经专家组评审,张志红获得一等奖,武志伟、萧振合、张字洲获得二等奖、陈丽萍、郭烈辉、梁雅清、刘斧修、王佳获得三等奖,冯建君、郭广生等20人获得优秀奖。  影赛作品在“无线石家庄”APP、微信、头条号、百家号以及石家庄发布微信公众号、石家庄广电摄协微信公众号、燕赵名城网、石家庄轨道交通网站、微信、微博,地铁电视等新媒体平台进行的展示,总展示量达183万。  影赛颁奖仪式后,参赛影友参加了获奖作品点评分享会。本次大赛获奖作品将在“无线石家庄”APP等平台进行刊播。
2021.09
13
汇聚发展力量  弘扬企业文化
轨道集团召开宣传和群团工作座谈会
  8月31日下午,一场凝心聚力谋发展,群策群力促提升的宣传和群团工作专题座谈会在石家庄市轨道集团会议室召开。市轨道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郭少旭,轨道集团党委委员、工会主席狄政通出席会议,运营分公司相关负责人以及集团各部门和各子分公司员工代表40余人参加了座谈。  会上,大家围绕树牢“大宣传”理念,进一步强化群团工作,传递正能量,更好地为轨道交通高质量发展凝聚更加强大的精神动力进行了热烈的发言和讨论。员工代表们集中就加强宣传和群团队伍建设、进一步凝聚好企业核心价值观、建设运转高效、人才济济的宣传体系、进一步加强与媒体合作、创新宣传形式传播企业文化、深入开展各基层团组织相关实践活动、发挥一线员工的热情和力量,推动企业群团建设等诸多方面话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提出了颇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市轨道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郭少旭指出,宣传和群团工作是我们党的工作的重要组织部分,担负着“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重要职责。第一、我们要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做好宣传和群团工作的重要意义。大家要深刻领会精神,熟练应用方式方法,积极推动工作开展,外树形象、内树榜样,为轨道交通高质量建设提供不竭动力。第二、我们要加强队伍建设,努力构建“大宣传”“大群团”工作格局。要建立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和群团队伍。一是要不断增强政治能力。站稳政治立场,坚定政治方向,自觉在思想和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二是要不断增强业务能力。大家在做好本职的基础上,更要不断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努力提高政策理论水平和文字写作能力。三要不断增强组织能力。在宣传思想工作面前,没有局外人、没有旁观者、没有过路客。大家要通过成立宣传小组、组建写作工班、充实兼职群团干部和兼职通讯员队伍等方式,形成宣传合力。第三、我们要紧扣时代脉搏,全面做好轨道交通宣传和群团工作。务必要学会“内外兼修”。对外,要深入学习国家、省市政策文件,尤其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广泛了解轨道交通先进理念、专业知识和行业动态,紧扣时代脉搏,掌握主流主线。对内,要聚焦地铁建设运营发展全流程,深入一线、深刻报道,生动展现典型人物和鲜活事例,推出有温度、有内涵的新闻作品,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让宣传和群团工作在围绕中心上更有作为、在服务大局上更显成效。 
2021.08
31
1 23 2425 26 27
查看更多